慾望街車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街車是一部發行於1951年的美國黑白電影,由著名普立茲獎得主的劇作家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的劇作改編而成,由伊力卡山(Elia Kazan)執導,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和費雯麗(Vivien Leigh)主演,兩人精彩的對手戲也讓這部電影成為影史經典。故事主要是關於一名墮落女子布蘭奇杜波瓦(Blanche DuBois)流落到妹妹史黛拉(Stella)和其丈夫史丹利卡沃斯基(Stanley Kowalski)的公寓,而後發生的各種軼事和掀起的腥風血雨。
這部電影當年共獲得奧斯卡12項提名,最後摘下4項大獎,成為影史第一部獲得3個表演類別的電影,包括最佳女主角費雯麗,男配角卡爾莫登(Karl Meldon),女配角金杭特(Kim Hunter),而後僅有電視台風雲(Network)能與其匹敵。本片在AFI百年百大電影獲得第45名,百年百大電影配樂獲得第19名。
方法演技的發揚光大:
慾望街車是我個人相當推崇的一部電影,尤其是馬龍白蘭度精湛的演技,在那個表面演技(Surface acting)盛行的時代,他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在整部電影可以說是別樹一幟。在解析這部電影時,不得不提到方法演技: 方法演技不同於表面演技在於,它強調演員要想辦法完整地融入角色的性格和生活,探索角色的內心世界,體會角色的心情波瀾,揣測角色最深處的渴望,彷彿融為一體,是現實主義的展演;不同於表面演技,強調電影的故事性,把電影當作另外一個舞台,演員在這舞台上就是將它們表演發揮的淋漓盡致,強調情緒的表現,有時帶些浮誇的肢體動作,容易流於形式。儘管方法演技早在19世紀末就經由史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所提出並有相關著作,但方法演技在人們看見馬龍白蘭度的慾望街車以後才廣為世人所了解,並深深影響到現代電影的發展。至今無數的著名演員都以出色的方法演技來闡釋他們角色,諸如克里斯汀貝爾,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丹尼爾德路易斯,安德里安布洛迪等等數不勝數。馬龍白蘭度整個生涯都採用方法演技來詮釋它每一個角色,但這部電影是他第一部成名作,也讓他獲得第一次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可惜最後被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的非洲女王號拿下。
布蘭奇的內心世界:
布蘭奇是一個受過創傷的高中英文教師,總是追求人世間所有的空無虛幻,對外表的完美有著苛刻的要求,讓她養成了窮奢極欲的消費習慣。她期待魔法的出現,甜言蜜語對她來說像飲水一般重要,男人對她的關愛是她的精神糧食。她內心有著永遠填不滿的空洞,華而不實的話語滔滔不絕地從她口中流露出來,渴望填補最深切的寂寞。她的身心充滿著對於性與愛的渴求,在與各個陌生男子的相處時,過程的刺激像毒品一般令人上癮同時又侵蝕她的心靈。
布蘭奇的內心充滿矛盾與掙扎,她對男人心靈的深度要求甚高,卻還是被史坦利那充滿雄性魅力的身材和表裡如一的野性吸引。與米契爾的互動表現得那麼的矜持和孱弱,不久後便相當主動地去搭訕年輕的報紙收帳員。即使米契爾駑鈍,不解人情,過度莊重,並非她心目中理想的白馬王子,但兩人同是為情所苦和渴求陪伴的男女,布蘭奇也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不過這一切被暴躁無情的史坦利毀於一旦,她極力想忘卻的過去被史坦利硬生生地扯到現實並摧毀她重新建立的自信和關係,原本就搖搖欲墜的精神狀況變的更加脆弱,而史坦利最後惡名昭彰的強姦情節,是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演技派別與角色的個性:
布蘭奇和史坦利個性的迥異,也體現在了費雯麗和馬龍白蘭度表演方式的不同。
費雯麗在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達到表面演技的巔峰,布蘭奇不間斷地令人煩躁的抱怨,多愁善感和自視甚高的性格被費雯麗演繹得相當完美。布蘭奇這樣精神分裂似的性格,相當適合表面演技強調外在情緒表現的宗旨,如此浮誇的肢體動作使的布蘭奇像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久久無法自拔。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原本就患有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費雯麗因為太過入戲,在現實生活有時仍會有自己還是布蘭奇的錯覺。
而馬龍白蘭度的方法演技則將史坦利拉升到另一個層次,史坦利浮躁易怒的個性比布蘭奇的性格更貼近人性,因此方法演技對史坦利這個角色來說更加適合。史坦利是一個深愛妻子,同時重義氣的男子漢,但是情緒容易激動,並且有摔東西的暴力傾向,性格表裡如一,做事不掩飾而說話也不做作。整部戲可以看到馬龍白蘭度如何將這個角色拿捏自如,震怒時令人畏懼的暴力傾向,平時一絲不拘的清爽,最重要的是認錯時的激動的脆弱。他對布蘭奇的厭惡來自布蘭奇欺騙做作的外表和自恃甚高的性格,加上他原本就相當不成熟的性格,從電影初期他毆打史黛拉的情景,他喝醉時的衝動一上心頭就迸發出無情的暴力便可知道,他對布蘭奇的侵犯是早晚的事。
簡而言之,表面演技重視外在的呈現就像布蘭奇的個性,有相當華麗的外表,然而內在卻是迥異的想法;而方法演技的宗旨是將角色內化到演員的內心,就像史坦利的表裡如一,儘管內心如何地醜陋,卻還是能毫不掩飾地表露出來。
總結:
慾望街車是我相當欣賞的一部電影,電影各個面向都相當漂亮,尤其是演技的精湛和引人入勝的配樂,在細節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像是整個史坦利家的佈景在隨著電影的進行,是逐漸縮小的,這象徵著布蘭奇精神上日益嚴重的壓迫感;史坦利身上相當合身的T-shirt在那個年代還是不存在的,是為了凸顯史坦利代表極端的雄性特質而量身訂做的,而馬龍白蘭度的慾望街車和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的養子不教誰之過,正是帶起現在依然流行的素T的開拓者;而當時已經36歲的費雯麗依舊看起來相當年輕,因此需要靠妝容來顯示布蘭奇的老態。布蘭奇與史坦利象徵的是兩種極端,雄性和雌性的象徵,同時是雄性與雌性最醜陋的一面。
這一切也反映著那個年代男女之間的差異性,對女人來說,能否保持貞節是世人批判女人最主要的標準,大多數的女性壓抑自己內心對性愛的渴望和對野性的追求,進而專注在這個世界所制定的框架下的現實生活,像史黛拉一樣,儘管對於史丹利的危險舉動感到同時害怕與刺激,卻還是願意放下自從前的更高貴的家世背景來與史坦利成家。對於布蘭琪來說,她曾經對愛的追求在她男友自殺以後便蕩然無存,只能藉由空洞的文字來無病呻吟和欺騙各路的男人來玩弄他們的感情,試圖填補那心中永遠缺失的一塊。直到走投無路時,她似乎看到了能使她脫胎換骨的光明,資質駑鈍但老實的米契爾。但一切卻被史坦利摧毀,不啻是她的身體還有她極不穩定的精神,一切都崩解了。但這時史黛拉相信誰,她寧可相信史坦利甚麼都沒做並忘掉這一切然後move on。史黛拉並不是甚麼壞人,心中不存甚麼邪念,但現實的實際和價值觀讓善良的史黛拉也扭曲了。正如經典名著【包法利夫人】,反映社會早已塑形的不平等價值觀,至今仍然存在。
經典台詞:
- "Stella! Hey, Stella!"
- "I'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感謝大家的閱讀:)
留言列表